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新闻快递>>公交新闻>>文章内容
与地铁共建立体化出行都市 公交的探索永不止步
发布时间:2019-09-23   点击:21638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宣传部

阵痛  优服  畅通

与地铁共建立体化出行都市  公交的探索永不止步

  从2014年常州轨道交通一号线打下第一根桩基,历经五年的翘首期盼,即将在今年国庆前夕开通。作为与轨道交通相呼应,服务于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载体,公交在地铁开通与建设前夕,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,为市民创造并保持了快速、便捷、舒适的出行体验。

  如今,伴随着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开通,常州的公共交通出行格局也将迎来巨大的变化。回顾这5年来,既有轨道交通建设者们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建设所付出的努力,更有常州公交人在轨道交通建设期间保运营,优服务,所做的奉献与牺牲。即使道路在难,车辆所在即是乘客归家的方向,公交人的行动与付出永不止步。


  阵痛  大调整,公交人夙兴夜寐保运营

  2014年,为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前期管线、绿化迁移施工,常州公交累计调整公交线路104条次,迁移站杆46个,拆除站棚45个,BRT站台封停4个,拆除2个。

  2015年4月,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工,同济桥、新丰桥实施断桥封闭施工,受此影响,常州公交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线网变动,经过前期调研、现场勘查、与交警部门对接协商,通过线路截短、临近路网绕行、线路局部优化等手段,共调整线路68条。全年为配合轨道交通施工共调整线路129条次。

  2016年,受轨道交通2号线施工及朝阳桥匝道施工影响,运营了7年的BRT2号线迎来了首次运营模式调整,B2路、B20路以红梅公交中心站为节点,实施分段运营。当年度公交为配合轨道交通施工共调整线路8条次。

  2017年,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开工,常州公交又一次迎来线网变动的高峰。2月,受轨道交通2号线各站围挡施工影响,共调整线路11条;7月,受轨道交通1号线广电路、花园街路口施工影响,共调整线路19条;8月,受轨道交通2号线延陵西路(怀德路-南大街)施工及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变化,B2路恢复全线运营,但运营车辆由18米铰接车辆更换为12米公交车。当年度,公交为配合轨道交通施工共调整线路62条次。

  2018年1月至今,公交为配合轨道交通施工共调整线路58条次。

  自2015年4月2日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施工以来,常州公交为保障轨道交通顺利施工,市民便捷出行,共调整公交线路257条次,拆除公交站棚55个,拆除BRT站台12对,封停BRT站台2个。

  面对巨大的调整,公交人积极应对,与交警、市政等部门联动,调整线网站点,通过媒体、网络、电台、电视台发布线路调整告示,连夜制作新的的站牌,组织志愿者上站引导,尽全力减小公交大调整期间给市民出行带来的“阵痛”。

IMG_5041-0.jpg

  

   优服  多举措,公交行提质增效促服务

  五年的持续阵痛,五年的不断调整,给公交运营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在城市拥堵、线路绕行、出行时间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,给习惯于公交出行的市民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,公交客流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。尽管如此,公交人始终秉持“真情服务乘客,真诚奉献社会”的宗旨,竭尽全力,夙兴夜寐,通过不断地优化线网,提升服务,为市民的安全、便捷出行不懈努力。在地铁施工期间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持了客流,保障了乘客的出行权益。

  保障主客流断面出行。轨道交通2号线的施工在B2路上形成诸多堵点,公交通过客流调研、现场勘查、大数据分析等手段,采用大客流面增开区间的方式缓解客流压力,力求在线路优化、调整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小对线路主客流断面出行习惯的影响。

  加强相关线路的公交衔接,降低公交票价。在调整受施工影响而截短或绕行线路的过程中,优先考虑调整线路与相邻线路的相互换乘,保障市民仍可通过公交线网前往原目的地。同时在2015年4月全面推行无人售票车,实现全城公交刷卡6折优惠,让利于民。

  及时调整线路运能投放。结合客流需求分析、施工路段拥堵情况等因素,高效利用智能调度系统,实时调整线路班次间隔,适应城市交通高峰期出行规律。针对客流量大,受施工影响较大的线路,五年来,据不完全统计,公交对20余条次线路增加了运能投放,64条线路延长了服务时间。

  积极收集、听取市民意见。开展调研问卷,走进社区、院校,问计于民,倾听民情需求,尽可能减少地铁施工期间因路网结构变化给市民出行造成的不便。常州公交通过网络、人大政协提案、“三大一实干”活动、“解放思想大讨论”活动,走进清凉、飞龙、花园等社区一系列途径,积极邀请广大市民为公交发展、克服城市交通阵痛期建言献策,五年来,共收集市民意见、建议8万余条。

  制作便民宣传资料。五年来,公交针对轨道交通施工进程,联合市交警支队、市轨道交通公司等单位,共印制便民出行宣传手册2万余册,让市民图文并茂的了解轨道交通施工方案、交通组织方案、公交调整方案等信息。

  同时,公交从企业自身与发展实际出发,制定降本增效的企业战略规划,减轻财政压力、企业负担,同时满足市民出行需要,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。

60,38《公交进社区》.JPG


  畅通  创变革,常州人立体出行有保障

  如何实现公交与地铁在公共出行方面构建“1+1>2”的效果,早在地铁建设之初,公交就开展主动攻势,对接国内高校,学习先进的公交建设管理理念,积极走出去学习外地城市优秀经验,总结创造常州自己的优化模式。与东南大学、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做基于轨道1、2号线营运后的公交线网规划,同时配合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做好常州市轨道1号线地面公交配套方案,为公交线网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,合理确定线网调整的方向和规模;到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福州、大连、长春、重庆等地铁已开通的城市学习,学习各地地铁开通前后,公交线网调整思路,确定以“平稳过渡,适度调整,分步实施,引导需求”为指导思想的公交配套地铁优化指导思想,通过“纵向抽疏,横向加密”的办法,逐步减少与地铁的无效竞争,强化科学衔接。并且,结合历史数据统计分析,ERP大数据平台模拟,在征求武进、新北区、轨道公司相关部门的意见基础上,初步建立起以主线、快线、支线、微循环等立体化多层级结构的公交网络,为区域性调整优化、全局性优化提早谋局布划。

  常州公交目前有线路290条,车辆2377辆,线网总长度达4450.7公里,覆盖常州市区所有行政村镇,近五年来,年均客流2.96亿人次。在与轨道交通一号线对接方面,公交有155条线路与轨交相邻或衔接,其中有115条与轨道站衔接,平均每个轨道站4条线路,另外40条公交线路与轨道1号线相邻;公交站点61对,平均每个地铁站有2.1对公交站点配套,目前线网总体上中心城区衔接良好,郊区两端衔接欠缺。

  基于市民出行是具有较强的历史习惯性,出行方式的选择与调整需要适应过程,且部分场站、站台、道路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建成,部分轨道站点处于待开发区状态,周边还未形成连片的居民、商业、工业园区或学校等功能区等因素的考虑,通过梳理,拟优化调整线路32条,撤销7条。目前根据道路、站场等情况,符合调整条件的12条线路进行了公示征求意见,有4条可以在轨道开通之日调整到位。

  公交在地铁开通运营初期以适度调整为主,横向加密与轨道站垂直的公交线路,形成轨道客流的二次吸引区,目前主要考虑的是与轨道站垂直方向2公里以内的地方。通过调整线路走向和延伸线路与轨道站衔接,例如将B15路延伸在地铁聚湖路站环绕、528路在地铁新桥站环绕;纵向保留与轨道一定的并行的公交行驶区间,截断和调整过长的部分,减少与轨道的无效竞争。待轨道交通运营后,通过客流走向调研,结合城市场站、道路规划、建设进度,分步合理的进一步推进、实施乡镇公交线与地铁首末端、枢纽站衔接的工作。

  今后公交线网调整的优化时,将更多吸收来自基层车队与市民的经验、智慧,通过现场走访、线上与线下问卷调研、与轨道交通开展客流数据互动等形式,建立更为完善的与地铁配套的客流大数据分析系统,将科学建模的公交线网规划与运营实际经验结合,更贴心与切实可行的了解乘客的出行习惯、主要出行时间及地点。对诸如68路、18路、59路、302路等超长线路,综合考虑到驾驶员工作强度、市民的出行需要,结合轨道运营等情况,通盘考虑运营调整。

  在行车与候车服务方面,公交复建、翻新因地铁施工的公交站台,设计并落实站牌上地铁换乘站点的引导标识,完善公交车上的换乘提示,同步更新刷卡机系统,保障市民用卡优惠权益。

  对于调整的公交线路,公交提前通过官网、传统媒体、新媒体、车厢内公告等途径开展宣传工作,及时更换站台站牌,车内线路图,更新语音报站信息,使广大市民能及时了解到公交调整信息,提前进行出行规划,方便市民出行。

1-常州公交大数据分析系统-主界面.png

  城市交通的发展要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,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发展,和广大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意识的提升,通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,合理安排出行方式,降低私人交通出行给交通带来的压力,向着高效的公交出行转化,才能为建设绿色常州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